Search

【8月 藝術】
.
在本月舉辦的女人節,黃鈺螢、李薇婷、王樂儀得以聚首暢談對性別...

  • Share this:

【8月 藝術】
.
在本月舉辦的女人節,黃鈺螢、李薇婷、王樂儀得以聚首暢談對性別、語言和社會價值等的看法。作為女人節的創辦人之一,黃鈺螢指過去能看到很多與女性社會角色或期望相關的活動,諸如結婚展、美容展等,但她希望能有一個專屬女性本身、關注其生命歷程的場合。而在訪問中途,黃鈺螢與李薇婷疑惑地看著沉默良久的王樂儀,王樂儀才緩慢地回應:「剛才不是我加入討論的節奏。」説罷,三人一同大笑,李薇婷旋即解釋:「是的,我們三人講話有三種不同的節奏。」不僅如此,她們三人以學者、文化評論人及創作人的身分切入討論,同樣體現了不一樣的生活態度乃至生命的面貌。
.
提及女人節,難免與「女性主義」、「女權」掛鉤,無奈上述詞彙在現今社會未必討好。作為性別研究學者的黃鈺螢指有人們或會誤以為是女性想要凌駕男性。正如曾有人問她會否認為創辦與女性相關的活動是在排斥男性,黃鈺螢直言感到大惑不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強調自己的性別身份便等同排外?為什麼這樣做不是讓他人明白我們的視角?」相比之下,她更關心的是與權力與主體性相關的反思。「從前可能你有四粒魚蛋,我有一粒魚蛋,我們不是想把事情倒轉,非要我四你一,而是彼此可以各自擁有三粒魚蛋、或追求五粒魚蛋,甚至選擇吃其他食物。」她相信這是一種新的強大,無關乎凌駕他人。
.
身為文化評論人的李薇婷也指出性別之間的分歧:「大家似乎忘記了不同性別也可以溝通,反而很習慣以語言製造敵人。」她舉出性暴力的例子:「曾遭受性暴力的人口很多,有人會說『男人都會受到性騷擾啦,淨係你哋啲女人呀?』但後句是不需要的,我們沒必要攻擊同伴,真正的敵人應該是性暴力的加害者。」她們都認為語言的運用與性別塑造密不可分,除了觀察與分析當下的現象,身為創作人的王樂儀則偏向以創造推翻既有框架,「我甚至會思考,是否應該模糊掉所有邊界,我們才會比較自在。」

———〈超越「三」的生命面貌〉
黃鈺螢、李薇婷、王樂儀
.
文 / Kevil
攝/ Chung
.
完整訪問將刊載於之後期數。
.
#女人節 #womenfestival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藝文青》逢單數月份的15日出版,於7-11便利店、Vango便利店及報攤有售。內容以文化藝術為主,特設「字言字語」與「自說自話」欄目,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